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4-06-09 浏览次数:2980
· 福州粮情
六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小幅下跌
时间:2024.6.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上月平均价 |
本月上旬平均价 |
涨跌率 |
早籼谷 |
(19-21)中等 |
2550 |
2550 |
持平 |
晚籼谷 |
(19-21)中等 |
2650 |
2650 |
持平 |
早籼米 |
(19-21)中等 |
3860 |
3860 |
持平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6040 |
持平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60 |
4560 |
持平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4440 |
持平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4840 |
持平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4240 |
持平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000 |
3000 |
持平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020 |
3020 |
持平 |
玉米 |
中等 |
2600 |
2600 |
持平 |
大豆 |
中等 |
6200 |
6000 |
-3.23% |
豆粕 |
一级 |
3550 |
3450 |
-2.82%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6440 |
持平 |
麦皮 |
中粗 |
2050 |
2000 |
-2.44%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000 |
8000 |
持平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400 |
8400 |
持平 |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主产区新麦陆续上市,陈麦暂停销售之后,新麦供应主导市场,收购市场渐趋活跃。预计在上量持续阶段,小麦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但随着粮库开收,下跌空间或有限,价格调整步伐可能放缓。
陈小麦暂停销售之后,新麦供应主导市场,当前小麦收获进程加快,收购市场渐趋活跃,基层惜售和囤粮情绪一般,购销流通为主,建库意愿较低。
当前终端小麦收购价稳中偏弱,预计在上量持续阶段,小麦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行情将维持稳中有降,但随着粮库开收,下跌空间或有限,调整步伐可能放缓。建议后期继续关注各地粮库企业收购价和市场小麦流通情况,暂不盲目建库存。
新麦收获进程加快,面粉企业压价普遍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1.26亿亩,收获进度37.27%,比去年同期快约16.8个百分点。四川、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河南、安徽进度约六成半,陕西过两成。
5月底6月初,主产区天气晴好,随着小麦收获进度加快,小麦上量明显,从基层收购价格来看,大部分粮点三等粮主流收购价仍在1.20元/斤左右,少量主体收购价涨至1.22~1.23元/斤,目前基层价格相对坚挺。
而从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报价来看,整体压价现象较为普遍。据市场监测,截至6月2日,主产区面粉企业小麦主流进厂报价:河北1.233~1.26元/斤,河南1.23~1.25元/斤,山东1.24~1.265元/斤,安徽1.22~1.24元/斤,江苏1.24~1.245元/斤。
小麦报价跌跌不休,一方面是上量增加、供给充裕;另一方面,制粉企业通过持续调价,进一步打压持粮主体的心理预期,来实现压制行情、降低成本的目的。预计短期内随着小麦上市范围不断扩大,小麦行情或继续稳中小跌,但在基层挺价、储备补库需求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小麦价格继续下调空间有限。
陈麦供给大幅减少,优质小麦优势显现
在中央储备粮和各主产省地方储备小麦暂停投放后,本周仅部分地区少量交易,陈麦供给大幅减少。从实际交易结果看,小麦成交价维持稳中偏弱态势,面粉加工企业少量采购,提价积极性较低,但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小麦价格差异较大。
5月27日,安徽濉溪县级储备竞价销售2021年产小麦1515.642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510元/吨;阜阳颍州区级储备计划销售2021年产小麦4000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480元/吨。5月27日,江苏薛埠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销售2021年江苏产小麦2999.69吨,底价2560元/吨成交,车板交货。5月28日,江苏南通市海门区货隆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销售4984.86吨2021年江苏产混合麦,成交2251.42吨,底价2580元/吨,成交价2590元/吨。5月30日,山东莱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当地一等混合麦1190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500~2510元/吨。6月1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受盐城市万屯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委托,销售3000吨2023年盐城产“西农979”,全部成交,底价2650元/吨,成交价2650元/吨。
在供强需弱的压力下,内在品质较好的小麦仍表现出明显抗跌性,部分优质麦性价比优势显现。
储备采购维持低位,建仓意愿有所降低
随着新小麦由南向北陆续收获上市,地储小麦竞价采购同步展开,目前市场预期普遍较稳,根据不同品级要求、不同交货方式,实际成交价格各异,品质优良、运输便利的产区小麦竞价相对活跃。
5月27日,江苏常州市武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采购3850吨2024年江苏产红小麦,全部成交,底价2640元/吨,成交价2565~2585元/吨,车船板交货。5月29日,山东昌邑市金谷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竞价采购2024年山东三等及以上非雨后非烘干混合麦2000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540元/吨。5月30日,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采购4200吨2024年江苏产一等小麦,全部成交,底价2620元/吨,成交价2570元/吨,船板价。天津粮耀供应链有限公司采购4000吨2024年产二等小麦,成交3500吨,其中2024年盐城产红小麦底价2570元/吨成交,2024年江苏产红小麦底价2600元/吨成交,车板价。5月31日,山东潍坊擂鼓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竞价采购2024年山东三等及以上非雨后非烘干混合麦5000吨,实际成交3000吨,成交价2550元/吨。
市场消息,近日,河南中储粮周口直属库挂牌收购三等小麦1.25元/斤,河北中储粮衡水故城直属库及辖区所有库点收购中等以上小麦1.255元/斤。随着主产区粮库开始大范围收购,政策性收购价将主导区域内小麦阶段行情。当前小麦市场仍以收购流通为主,建库量同比明显缩水。
今年新麦品质稳定,跨区流动大幅减少
今年小麦收割期间天气以晴好为主,基层种粮大户在小麦收获之后直接售卖的较多。目前来看,今年各地小麦的品质趋于稳定,虽然局部地区存在小幅减产、容重下降、不完善粒超标、毒素不稳定等问题,但暂不影响整体供需格局。
2023年,主产区受“烂场雨”影响,各地小麦品质严重分化,一度带动麦价快速上涨,跨区采购品质达标小麦极为普遍,相比较之下,今年主产区小麦价格水平差异较小,跨区采购成本上涨,性价比降低。同时,今年小麦品质普遍优良,从当前补库和入厂要求来看均无太大问题,主产区暂不存在跨区流通的基础,跨区域流通量同比将大幅下降。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新麦丰产上市以及国储库轮出粮食挤占玉米饲用需求利空玉米,但未来天气炒作以及市场看好下半年生猪消费,将支撑玉米价格上涨,因此,预计玉米价格近空远多。
5月27日,中储粮竞价销售1252吨2021年产吉林玉米;28日销售10.2118万吨2019~2023年黑龙江和吉林产玉米;29日销售1954万吨2021年产新疆玉米,以及2918吨2020年产陕西玉米,与当前玉米价格相比,2019~2020年玉米价格相对更便宜。
同时,中储粮在5月30日销售2022~2023年产巴西和美国玉米1.4176万吨。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4月国内共进口约908万吨玉米。其中,进口巴西玉米最多,占比约63%;进口乌克兰玉米次之,占比约21%;进口美国玉米数量占比约11%。
当前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为2470元/吨,进口巴西和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不到2200元/吨,而进口乌克兰玉米到岸完税价不到1800元/吨,进口玉米价格更便宜。后续进口玉米陆续到港将增加国内供应,短期内国储库持续投放玉米会压制其价格。
玉米下游消费中,饲用占比超六成,深加工业占比近三成。目前深加工行业以消耗玉米库存为主,主要加工企业库存数量处于近五年同期次高位,短期深加工企业建库意愿不高;饲料企业维持玉米低库存状态,主要因下游生猪行业持续去产能,玉米饲用消费减少,新麦与玉米的价差逐渐缩窄,将挤占玉米饲用需求空间。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进入5月末,稻谷市场供需宽松局面持续,现货价格继续稳中趋弱运行。终端市场淡季行情导致用粮企业库存稻谷消化时间延长,缺乏采购原粮动力,多以谨慎观望为主,稻谷市场整体购销活跃度低。大米市场购销僵持局面持续,端午节日带动作用有限,走货压力大,预计米价继续稳中偏弱运行。
稻谷产区低温多雨,新稻生长受到影响
进入5月末,稻谷产区低温多雨,新稻生长持续受影响。据农业气象监测,上周吉林东北部、黑龙江东南部气温较常年偏低,不利于水稻生长;华南及江南南部等地持续多降雨,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同时也容易引发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截至5月30日,江南大部早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华南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海南处于乳熟至成熟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移栽至返青期,长江流域大部处于三叶至移栽期。截至5月末,南北方稻谷春播基本结束,逐步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注意防范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地储籼稻需求减弱,拍卖成交缩量降价
从5月27日~29日监测的地储竞价交易情况来看,地储拍卖成交量较前一周同期有所下滑,成交均价也逐步走低。广东省竞价采购2023~2024年产籼稻0.5万吨,实际成交价3100~3250元/吨,折价幅度0~100元/吨;累计销售2021~2022年产籼稻2.9万吨,实际成交价2340~2477元/吨,溢价幅度0~253元/吨。湖南省销售2020~2023年产籼稻1.2万吨,实际成交价2350~3020元/吨,溢价幅度0~30元/吨,且多场次存在流拍情况。湖北省销售2021~2023年产籼稻2.3万吨,实际成交价2450~2760元/吨,溢价幅度0~90元/吨。江西省销售2021年产中晚籼稻0.18万吨,实际成交价2660元/吨,全部以底价成交。福建省销售2021~2022年产籼稻2.7万吨,实际成交价2358~2550元/吨,溢价幅度0~94元/吨。
淡季行情缺乏支撑,稻米价格稳中走弱
进入5月末,稻谷市场疲软加剧,淡季行情缺乏有效支撑,稻米价格继续稳中走弱。大米加工企业库存消化时间拉长,贸易商持币观望、谨慎入市,大米消费减少,走货量下降,难以对稻谷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截至5月30日,江西抚州杂交稻收购价2700~2800元/吨,大米出厂价4000元/吨;湖南常德杂交稻收购价2500元/吨,大米出厂价3800~3860元/吨;湖北襄阳“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60~2900元/吨,大米出厂价4140~4200元/吨;安徽芜湖“丰两优”稻谷收购价2760~2800元/吨,大米出厂价3800~3960元/吨;黑龙江绥化“绥粳18”稻谷收购价3400~3460元/吨,大米出厂价4860~4900元/吨;吉林舒兰超级稻收购价305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辽宁盘锦“盐丰”稻谷收购价2920~2980元/吨,大米出厂价4000~4040元/吨;江苏射阳“9108”稻谷收购价2960~3000元/吨,大米出厂价4160~4200元/吨。
消费淡季特征加重,副产品价稳中下行
进入5月末,下游消费市场淡季特征加重,大米加工副产品需求进一步减弱,价格整体保持稳中下行趋势,米糠和米糠粕价格整体持稳,稻壳价格继续稳中下行。据监测,截至5月30日,米糠市场收购价格整体持稳,其中江苏徐州2280元/吨、黑龙江佳木斯2300元/吨、辽宁营口2300元/吨、湖北仙桃2400元/吨、湖南岳阳246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米糠粕市场收购价格稳定,其中黑龙江佳木斯1510元/吨、江苏徐州1650元/吨、辽宁营口1650元/吨、湖北荆门1700元/吨、广东肇庆1910元/吨,均持平。稻壳市场收购价稳中下跌,其中黑龙江建三江320元/吨,持平;湖南益阳280元/吨,下跌40元/吨。
来源: 中华粮网 仅供分享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024年度超级稻确认品种名单,经各省推荐和专家评审,确认“金香玉1号”“申优28”“春优83”“华中优9326”“爽两优138”“华浙优261”“泰乡优雅占”“川康优2115”“川种优3607”“川康优637”等10个品种为2024年度超级稻品种。其中,“申优28”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选育的高产杂交粳稻新品种,成为本市首个超级稻品种。
据介绍,杂交粳稻“申优28”全生育期150~155天,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6%、早熟4.9天,米质为国标2级优质米,且高抗稻瘟病,制种平均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兼具高产、优质、抗病、早熟、易制种的优势。
2023年11月2日,受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委托,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科教处组织水稻栽培、农技推广领域7位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对上海市金山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300亩示范方的“申优28”进行实割测产验收。专家组最后认定该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为868.7公斤,超过国家超级稻产量标准。同年,“申优28”在奉贤、嘉定等多个示范地实现水稻亩产800公斤的突破。
据了解,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2020年,“申优28”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2021年通过安徽和湖北省引种登记,2022年通过浙江省引种登记。“申优28”还曾荣获2022年和2023年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2021—2024年入选上海市水稻主导品种。
目前,该品种已实现两轮转让,累计费用已达910万元,成为国内粳型杂交稻转让金额最高的品种。未来,“申优28”在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将为本区域的水稻产业化升级提供重要的品种支撑。
来源:东方城乡报 仅供分享
周二美国大豆现货报价连续第六日回落。美国大豆播种进展顺利,南美供应集中上市,继续对大豆价格构成压力。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报告显示大豆播种进度略高于历史均值。截至周日(3日),美国大豆播种进度为7%,高于历史均值73%,低于市场预期的80%。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压榨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为533.2万短吨(1.777亿蒲),环比降低12.7%,同比降低4.9%。报告出台前,分析师们平均预计4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可能降至7个月低点526.5万短吨(1.755亿蒲)。
周二,美湾6月船期的美国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2.275美元,相当于每吨451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下跌5.5美分/蒲。路易斯安那湾基差报价是比CBOT的2024年7月大豆期价高出45到52美分。
在伊利诺伊州的中部地区,大豆加工厂收购大豆的平均报价为每蒲11.90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下跌5.5美分。基差报价比芝加哥7月大豆高1美分到20美分。
周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下跌,2024年7月大豆期约收低5.5美分,报收1179美分/蒲;新季11月大豆收低7.75美分,报1156美分/蒲。
来源:博易大师 仅供分享
本周国内油脂整体呈先跌后涨,国内三大油脂期价纷纷创新高,基差却跌跌不休,期现货分别走出了独立的行情。周五夜盘,油脂震荡下挫,菜籽油领跌,针对于后市,国内油脂能否反弹上涨?以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5月31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118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7970元/吨。天津地区约8090元/吨、日照地区约811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170元/吨、东莞地区约815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190元/吨左右。
美豆新作种植加快
CBOT大豆周度录得下跌趋势,周五收盘收至1203美分,主要是美豆新作种植进度加快以及天气适宜,适合新作生长,同时南美供给压力仍然存在。USDA作物进展周报:截至5月26日(周日),美国大豆播种进度为68%,上周52%,去年同期78%,五年同期均值为63%。大豆出苗率为39%,上周26%,去年同期50%,五年同期均值36%。分析师称,从周末到下周初,美国大豆产区预计将迎来降雨,降雨通常对作物有益。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5月23日止当周,美国当前市场年度大豆出口销售净增32.94万吨,较之前一周增加18%,较前四周均值减少5%。市场预估为净增20-40万吨。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净增7.11万吨,符合市场预期,美豆市场进入天气市行情。
产地棕榈油出口较好
本周马棕期价震荡偏强,主因是出口较好支撑其价格。船运机构ITS、AmSpec Agri、SGS周五发布的数据分别显示,马来西亚5月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较上月同期大幅增加,增加幅度在11.1%~2201%不等,近期葵花籽油价格大涨也令买家转向购买棕榈油,因其相对更加便宜。后续重点关注原油价格以及产地棕榈油产量与库存变化,北京时间6月10日,马来西亚MPOB将公布月度供需报告。
油脂现货基差跌跌不休
本周国内油脂期价不断走高,迫使基差继续下行,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仍然不高。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9-50~120左右、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0~20,基差跌3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9+20~80,基差较上周跌50。华东地区主流09+100~130下跌30、华南地区主流在09+60或09-30不等,具体根据区域定价,基差跌5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继续下行,市场成交略有好转,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9+300,为6月份基差,本周大厂有新增到船、华东地区基差在09+4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9+28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期价振幅较大,现货市场延续有价无市的状态,少量有刚需成交。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9+150~170,华东地区非转三级菜油09-20、 华南地区09-240~280元/吨之间不等,基差相对平稳,其库存稳中有增。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市场多为资金市,因此不排除下周油脂期价先跌再反弹,建议单边现货商可逢低买入刚需,毕竟国内现货油脂供给格局宽松。当前大豆、菜籽已至到港高峰期,油厂大豆保持着高压榨量,终端消费相对缓慢。即便下周有端午假期,但节日效应对市场带动非常有限,继续关注美豆新作进入气市及美豆月度供需报告及马棕月度供需报告落地。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粮食安全”的国际法定义
国际组织对“粮食安全”准确定义,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
1974年11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会议通过的《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世界宣言》和《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提出了粮食安全的目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粮食安全新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世界食物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指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喜好时,才是实现了粮食安全。”
2016年1月1日,联合国正式启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第一个目标为“不贫穷”,第二个目标为“零饥饿”即“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在这些国际法文件的指导下,各国启动了粮食安全立法程序。
俄罗斯制定了《农业发展法》《粮食安全法》《2013—2020年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原料和粮食市场调控国家纲要》等法规;日本制定了《农地法》《土地改良法》《粮食管理法》《农业基本法》《稳定主要粮食供需和价格法》等法律;美国制定了《1933年农业调整法》《农业销售协议法》《紧急价格控制法修正案》等法律;加拿大涉及粮食安全的法律有两部,即《加拿大谷物法》和《加拿大小麦局法》。这些法律重点从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详细制定了所在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法国、加拿大等国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主要责任来履行,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
垂直管理。法国中央政府对农业与粮食实行垂直管理,在中央设立农业与粮食主权部,负责农业、渔业、食品与林业部门的管理,同时也负责相关方面的培训与研究工作。法国的各大区、省设立了分支机构,负责具体法律、政策的落实。
多部门管理。加拿大联邦政府设立了多个部门对粮食进行管理,农业及农业食品部负责制定粮食政策、法律以及国际贸易规则;小麦局主要为小麦和大麦的国内外市场服务;谷物委员会代表联邦政府制定谷物国家质量、检测与统计标准,以及谷物品质方面的研究和推广等工作。
分专业管理。在日本,《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规定政府制定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全面实施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主要粮食供需和价格法》规定农林水产大臣制定稳定稻米供需和价格基本指南。澳大利亚对粮食生产运输实行过程管理,政府小麦局负责小麦等粮食加工和国内外贸易,具有粮食经营权;粮食储运则由民营的粮食储运公司承担,具体负责粮食的收购、检测、装卸、储存和运输等业务,没有粮食经营权。
依法储备以防风险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缺粮风险,韩国、印度等国采取多种方式储备粮食。
国家收购,社会保管。韩国建立粮食公共储备的目的是应对灾荒和战争,同时也有调节市场的功能。购粮由政府负责,储粮由非政府组织农业合作联合会负责,但政府要支付储备费并进行监管;销粮时,政府决定销售时间和价格,由农业合作联合会负责销售。
国家直接收购和保管。印度较大规模的粮食储备是60年代饥荒以后建立起来的,粮食安全储备临界量为500万吨,最佳数量为1200万吨。政府鼓励和帮助县以下各级政府建立粮食储备,形成储备网络。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收购优惠措施的制定,以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满足民众生活需求。
国家审批,社会收购。在法国,经过国家批准许可的粮食收储公司可以收购储备粮食。粮食收储公司有合作社、贸易商两种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有关粮食安全法律规定,申请粮食收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按照法定程序在工商机构注册的资质;二是有足够的仓储、筛分、检验、烘干能力,以及良好的卫生条件;三是有足够的粮食收购资金支付能力,在财务上有较好的声誉;四是没有违规记录。由各大区、各省的分支机构具体受理粮食收储许可申请、审核和批准,总部负责违规处理。
搞活市场平衡供需
对粮食市场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加拿大、日本等国采取措施平衡供需。
严格市场准入。加拿大粮食市场的供给方主要由三类组织构成: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包括各州的粮食储运公司和种子联合公司等);政府粮食经营机构(包括小麦局、大麦局);其他经营实体,除前两类以外的从事粮食加工、流通的企业。这些供给方要有一定财力,还要具备购买保险的条件。
保持产销平衡。日本政府通过控制专项储备大米,调控粮食市场稳定供应。农民根据国内生产的年成丰歉,参考东京谷物交易所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决定其生产的结构及粮食的抛售。政府对市场盈缺进行调整,抑制粮价暴涨暴跌,保障粮食安全。在印度,政府要统筹配售系统和自由贸易系统的粮食购销活动。尽管政府配售系统只占粮食市场零售总量的30%左右,但在粮食收购和分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并对价格实行有效控制。
做好信息服务。法国农产品及海产品总局负责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农业合作社、贸易商等从事粮食收购的组织必须定期向农产品及海产品总局提供准确及时的粮食信息,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农产品及海产品总局组织力量收集和发布粮食信息,并对市场发展动态趋势提出警示建议。
支持海外投资种植
韩国、美国等国家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着眼,在海外投资种植粮食,以保证国内粮食的供应。
立法先行。1979年,韩国出台了《海外农业投资指南》《10年期海外农业开发战略计划》《海外农业开发合作法》等法规。日本也制定了《海外农业开发法》《国际土地投资指南》等多部法规,鼓励海外农业投资。美国制定和修改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外援助法》《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等。
投资模式。美国金融业发达,融资渠道较宽,倾向于控制和永久拥有别国的农业资源,为金融机构主导型投资模式。韩国国内粮食自给率低,主要由政府进行投资安排。如韩国政府以农业贷款方式在坦桑尼亚租赁耕地,以技术援助方式在菲律宾租赁耕地,以资金援助方式在苏丹租赁耕地等。日本农业企业发达,因此,农业企业是海外农业投资的战略主体,政府只负责协助。
合作对象。美国将阿根廷、巴西等粮食运输成本低的邻近国家和埃塞俄比亚、乌克兰和印度尼西亚等粮食资源丰富的国家作为新型国际农业合作伙伴。日本以发展中国家为投资对象,对越南、巴西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进行援助和开发。韩国的海外农业发展较普遍,与24个国家合作开发新型农业项目达106个。
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为保障粮食安全,美国、日本等国高度重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护好耕地。美国《水土保持和国土资源配给法》和《农地保护政策法》要求重点对国内优质耕地进行保护;《优质耕地牧地及林地保护法》明确规定,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保护政策不变;美国历次修订的《农业调整法》都规定了对粮食的支持和补贴政策,逐步加大了对农场主的补贴,由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把市场上推销不出去的粮食进行收购,然后将粮食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政府承担购销差价及储备费用。20世纪70年代,韩国实行购销倒挂的粮价双轨制,即政府从农民手中高价收购稻米,廉价供应给城市居民,差价由政府补贴。此外,政府对购买化肥、杀虫剂的农户也给予了补贴。日本是世界上对粮食实行高额补贴的国家,除对政府稻米储备费用据实进行补贴外,对生产者在年度末未能卖出的粮食也给予部分储存费用补贴。
建立自治组织。1903年,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各县建立了综合农协组织体系。1947年,综合农协体系成为为农民权益服务的自治社会团体,该自治社会团体在保障粮食安全尤其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农业系统以农场为基本单位,向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规模扩大化方向发展。2009年,联邦和省政府共投入79亿加元用以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相关产业。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三夏”时节农事忙。眼下,山西临汾的300万亩小麦进入收获高峰,当地抢抓晴好天气,有序组织小麦机收和玉米播种作业同时进行。同时,“三夏”志愿服务队已经进村入户,助力村民们做好生产保障工作。
在临汾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南张里村,500亩麦田正在收割。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在麦田间,连绵的金色麦浪变成一粒粒金黄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
小麦种植户刘喜称:“合作社管理得特别好,今年我估计比去年一亩地要多产100斤到200斤,达到1200多斤。”
侯马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于金平介绍:“农机部门分析研判夏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序调度大中型拖拉机800余台、玉米播种机400余台,全力以赴投入到夏播工作中,确保秋粮适时播种。”
据了解,今年山西省临汾市小麦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其中可机收面积约为297万亩,小麦机收率将达到99%。目前,临汾市将及时开展夏粮收割和秋粮复播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河南许昌:小麦抢收高峰 农机医生“出诊”忙
从5月底开始,河南许昌市进入小麦抢收高峰,每天抢收超过70万亩。为服务收割机全力抢收,农机部门加大技术保障力度,保障农机以良好状态投入抢收作业。
在许昌鄢陵县只乐镇南街,一台集装箱农机跨区作业流动服务车停靠在公路旁,技术人员正在对出现故障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维修保养。经过两个小时更换调试,这台履带式收割机马上重新投入了抢收工作。
该流动服务车负责人介绍,他们维修服务队是紧密跟随联合收割机一同转场作业。从5月22日到6月10日一直驻扎在这里,服务半径30—35公里。接到抢修指令后,他们会立即联系农机手,询问机械型号、故障现象、所在位置等,“第一时间”派专业技术人员携带配件、工具前往抢修。既为小麦抢收赢得时间,又保障收割机和农机手作业安全,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农机医院”。
截至6月2日17时,河南许昌市349万亩小麦已收314.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0.3%。投入联合收割机7644台,其中外地收割机1973台。全市小麦机收预计6月5日基本结束。
江苏:小麦迎来丰收季 多举措助力夏收
眼下,江苏多地的小麦陆续成熟。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械收割。据悉,截至6月3日,江苏全省已收获小麦759万亩。
眼下,江苏东海县118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在东海县西部岗岭地区,大型收割机正在麦田里驰骋。
为确保到库粮食质量安全,当地粮食收储企业加强了仓储管理,通过搭建储备粮云服务系统,实现了控温储粮、智能粮情监测,对整体储粮状况进行线上巡查,让安全储粮有了保障。
在江苏徐州,530万亩小麦陆续成熟。今年,徐州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6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当地还成立了119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储备了2692台烘干机、2.5万台拖拉机等应急作业机具,应对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
6月开始,泰州的256万亩小麦陆续收获。在泰州姜堰区一处千亩农场,多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秸秆粉碎一气呵成。夏收时节,农业机械高强度工作容易出现故障。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入村帮助农户进行农机的保养和维修,确保农机每天都能保持“健康”状态。除了入村服务助夏收,当地还帮助种粮户找销路,采用小麦“订单式销售”等方式,让种粮户收益有保障。
目前,泰州市9家国有粮食(集团)公司、100多个粮食收储库点正在了解农户售粮情况,帮助种植户便捷顺畅卖粮。
来源: 央视网 仅供分享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
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陈朱勇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进一步破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
作为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耕地保护、产运储加销及应急、节约减损等涉及粮食安全的各环节作了系统规定,为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如何优先保粮食?粮食安全保障法明文规定,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同时还规定,国家建立严格的耕地质量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提升耕地质量。“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陈朱勇表示,通过从法律层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依法强化耕地建设与保护提供了“长牙齿”的硬措施。
为让农民种粮、地方抓粮更有积极性,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规定了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自的责任,鼓励“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以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粮食主销区的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等,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同时,还规定“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
“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建设和粮食补贴,部分产粮大县面临财政负担沉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芦千文说,立足我国粮食产销格局演化趋势,粮食安全保障法作出相应制度安排,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主产区“粮财倒挂”的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引导激励与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粮食节约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推进粮食节约工作。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芦千文表示,相关规定瞄准粮食产销和供应全链条,为减少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跑冒滴漏”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减损和节约从理念提倡向行动举措的实质转变。这是粮食乃至食物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来源: 人民日报 仅供分享
位于闽东的福建省福鼎市山多地少,近年来,该市引进千亿元宁德时代锂电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百亿元特色主导产业“福鼎白茶”,在工业经济腾飞,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也给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带来了双重压力。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福鼎市从责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扶持、单产提升、科技服务、资源开发等方面着手,不断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了粮播面积和粮食产量双稳定。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9.77万亩、总产量6.51万吨。
化零为整,掌牢粮食生产主动权
春耕时节,磻溪镇后坪村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我们村位置偏,年轻劳动力外出多、耕种成本高,不少农田成了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传宁介绍,自开展撂荒地“化零为整”以来,村里累计流转土地560亩,引进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15万元,在带动附近农户增收的同时,村集体也年增收两万元。
种好脚下地,才能端稳手中碗。福鼎市扛好“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立了常态化议粮、研究粮食安全的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促进粮食生产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建立领导包片指导、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和挂村帮扶部门分片跟踪、镇村落实推进制度,跟踪督促重点乡镇、51个重点区域抓好生产。
盘活“撂荒地”,耕出“丰收田”。为健全耕地保护机制,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福鼎市对撂荒地整治、“非粮化”还粮、购机补助等要素环节提供支持。组建福鼎农垦发展集团,坚决遏制耕地撂荒,严守耕地红线。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认领活动,认领面积达4015亩。
2023年以来,福鼎市累计投入各级资金425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862万元,完成撂荒地及非粮化整治38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增加粮播面积4000余亩。充分挖掘乡镇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严禁非粮化,2023年全面完成1260亩补充耕地任务。
一鱼多吃,提振农民种粮积极性
“对当年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面积达30亩及以上,经审批改造的幼龄茶园套种大豆,茶果园、中药材园地套种粮食作物等实际种粮面积达30亩以上规模的种粮主体,在享受耕地地力种粮大户每亩500元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亩200元补助。”为切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福鼎市严格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粮七条”及“粮十条”等惠农政策,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补贴力度。
据统计,通过落实“粮食收购价+两补一奖”政策,2023年,福鼎粮食收购数量6081吨,其中早稻3376吨,晚稻2704吨,及时兑付订单售粮款1597万元,奖补资金292万元。
田地面积有限,如何“一鱼多吃”?福鼎市不断健全单产提升机制,创新模式促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推广粮食种植模式,在单季稻产区探索“稻-油”二熟制栽培模式,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种植,2023年经试验田测产验收,亩产油菜籽156公斤,亩产值1092元。
同时,福鼎市开展粮食生产百亩示范片建设,每个示范片给予4万元奖励。成功打造水稻、甘薯、玉米、大豆“五新”技术示范片26个3403亩,产量增产5%以上。在店下、太姥山等沿海双季稻产区推广种植“早稻-晚稻-蚕豆”粮经复合一年三季轮作模式1.5万亩,实现亩均产值1万余元。
多元供给,促粮食稳产农业增效
在“养羊大镇”福鼎市嵛山农田里,村民汪敬财驾驶着农机来回翻耕土地。“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可制成青贮饲料用来养羊。”汪敬财说,“当‘羊倌’,当‘农夫’,现在还要当好‘茶农’,跟着政策走,我们在茶阳村又流转100多亩地,用羊粪施肥,打造绿色生态茶园。”
健全资源开发机制,保障多元化食物供给。福鼎市发展“玉米种植+山羊养殖+羊粪肥茶”绿色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建立玉米种植基地12个,稳产后可带动玉米种植3826亩;推进“福海粮仓”建设,实施水产种苗培育创新、智慧渔业等“六大工程”,做大做强百亿元海洋渔业主导产业,2023年渔业产量24.45万吨;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支持“福鼎四季柚”“福鼎槟榔芋”生产,实施红菇、竹笋、蜂蜜等林下经济建设项目10多个,发展面积12万亩,总产值超7亿元,参与农户达13850户。
种地不易,科技助力,福鼎市不断健全科技服务机制,促粮食稳产农业增效。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银发专家顾问团、乡村振兴指导员、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作用,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机械化轻简栽培、粮经高效模式推广等10项课题研究,解决粮食生产困难问题100余个,推广展示粮食新品种25个。截至目前,完成水稻工厂化育秧2850亩,水稻机耕作业面积8.58万亩,2023年水稻综合械化率达83.5%。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蔡茂楷 陈章群 仅供分享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正式生效。《保障法》从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等多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这对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与此同时,我国面临耕地总量有限、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挑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此,本次《保障法》的出台生效,将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推动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从政策性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耕地保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保障法》提及,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耕地。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属地管理、压实政府责任,通过耕地保护督察、考核追责问责、定期“回头看”等多种形式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耕地红线的相关保护政策和保护制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红线和耕地红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法律之红线护卫耕地之红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科技强“芯”,种业兴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在耕地,要害是种业。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让更多中国地种上中国种子,产出更多中国粮,是实现粮食稳产增收的底气所在,也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形势下,以《保障法》为制度纲领,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积极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好种业“翻身仗”、提高粮食单产,尽快实现粮食丰收增产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的跨越转变,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稳产保供在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新气象。
国以民为重,民以粮为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也与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段时间以来,种粮食风险大、利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一度困扰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为此,《保障法》明确规定,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培养更多“新农人”、提高种粮主体积极性。放眼当下,不论是努力提高农作物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还是强化极端天气灾害补救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抑或是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多措并举、协同发力,让更多人看到“做农民、干农业、种粮食大有前景”,如此必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不竭动力。
经国利民,法是重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部好的法律,若得不到落实,就如同一纸空文。期待以《保障法》为引领,各地各部门强监管、抓落实、务成效,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的法治治理体系,依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使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中国人民的饭碗也定将越端越稳。
来源: 三秦都市报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6.10 单位:元/吨
品种 |
等级 |
平均价 |
早籼谷 |
(19-21)中等 |
2550 |
晚籼谷 |
(19-21)中等 |
2650 |
早籼米 |
(19-21)中等 |
3860 |
晚籼米(江西923) |
一级 |
6040 |
晚籼米(安徽) |
一级 |
4560 |
浦城晚籼米 |
一级 |
4440 |
东北米 |
一级 |
4840 |
江苏粳米 |
一级 |
4240 |
红小麦 |
江苏中等 |
3000 |
白小麦 |
河南中等 |
3020 |
玉米 |
中等 |
2600 |
大豆 |
中等 |
6000 |
豆粕 |
一级 |
3450 |
籼糯米 |
一级 |
6440 |
麦皮 |
中粗 |
2000 |
大豆色拉油(散装) |
一级 |
8000 |
大豆色拉油(20L) |
一级 |
8400 |
16
2024年6月10日
总9022期
(2019年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