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州粮批 来源: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615
2月份以来,小麦市场价格迎来了久违的短期内相对强势的上涨行情,江苏地区面粉企业普麦主流收购价格由1.2元/斤涨至1.23元/斤,江苏市场普麦成交价格从开年的1.16元/斤左右,最高成交价格达到1.22元/斤。这轮行情是由基本面驱动的?还是市场情绪带动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利于更好把握后续走势。
一般资产或者商品的定价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实际价值、资金流动性与市场主体预期。
一、实际价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小麦的实际价值主要是由小麦的供需基本面决定的,当前国内小麦整体的安全系数高,长期来看,供需基本面并不足以支撑其价格快速上涨。短期价格的变化要依据阶段性供需基本面情况来具体分析,2月份影响小麦市场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于两方面:
一方面受春节假期后阶段性特征影响。春节假期后,一般城市复工带来的备货需求提升会明显快于基层小麦供给上量(据有关数据显示:春节后面粉需求的增速接近基层小麦上量增速的2倍),叠加当前小麦价格较低,渠道库存基本都处于亏损的现状,出库意愿更加不强;储备小麦受架空期限制,销售未全面上量(中储小麦采取边销边采的方式均衡轮换,维护市场预期),阶段性供需错配支撑小麦价格走强。
同时受南方市场饼干、蛋糕等低筋面粉制品需求带动,叠加国际小麦价格走强,国内优质低筋小麦处于一定的供需紧张局面,2月20日,广东地区三级美软红冬麦以3056元/吨成交(大幅溢价256元/吨),与当地销售的国产红麦价差达近600元/吨,虽然未明显带动国产红麦的价格上涨,但是国产红麦的参兑需求明显提升,江苏市场2月份成交的小麦中红小麦出库率达99.5%。
另一方面受饲料用粮价格上涨的影响。受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通关缓慢(海关数据显示,同比降18.7%),同时春节后下游饲用企业刚性补库需求,叠加油厂开机率偏低,市场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推动豆粕价格走强,2月21日张家港地区豆粕价格涨至3690元/吨,较2月5日涨400元/吨。
同时玉米价格稳步上涨,2024年产玉米售粮进度较快,基层手中余粮有限,春节假期后,国内主流饲料以及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工采购,渠道库存看涨惜售情绪明显;政策方面,中储粮在2月3日(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发布在东三省增储玉米的公告,支撑玉米价格走强,至2月底华北市场主流收购价格全面突破2200元/吨,东北市场主流收购价格突破2000元/吨。
虽然小麦-玉米主流价差还维持在150-200元/吨左右,替代优势并未完全建立,但是随着豆粕价格的大幅走高,饲料厂、养殖企业开始增加小麦配比来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支撑小麦价格走高。
二、市场资金流动性
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对小麦等商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2025年国家定调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上给予市场的流动性充足,同时当前商业银行机构对粮食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很大,粮食行业购销经营资金流动性也较为充足,叠加当前小麦市场价格处于较低位置,只要市场上出现能够拉动小麦价格上涨的因素,强流动性都会支撑小麦价格走强。
三、市场主体预期
2025年国家定调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加大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时春节以来,deepseek、人形机器人、哪吒2相继爆火出圈,宏观经济面信心预期逐步加强。
在粮食行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为市场主体夯实了小麦市场价格底部,同时随着豆粕、玉米、小麦价格的持续走高,叠加2025年新季小麦生长过程中受持续高温影响存在的减产预期,在综合因素影响下,市场经营主体蠢蠢欲动,尤其是手中有小麦库存的渠道商,进一步推动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和愿望强烈,带动部分地区小麦价格涨幅较大,2月26日江苏市场小麦最高成交价格达2440元/吨,单日涨幅在40元/吨左右,但按当前小麦终端市场的收购价格,该成交价格预计很难实现顺价销售。
综上所述,2月份在政策和资金面的积极支撑下,春节假期带来的小麦阶段性供需错配,叠加豆粕阶段性供需错配带来小麦饲用量增加是此轮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市场预期和情绪有异动苗头,但整体上仍客观理性。即将进入3月份,粮食市场购销将进入常态化阶段。随着气温的回升,面粉和饲用消费将逐步进入传统淡季,储备小麦将逐步进入传统的轮出期,基层2024年产玉米也或将面临一波上量期,在没有天气等其它突发因素带动市场预期的情况下,预计小麦市场价格将迎来一定的压力位,目前渠道库存小麦具有一定的体量,市场经营主体的预期、行为选择和博弈心理都将影响小麦市场价格的走势,关注渠道库存小麦的上量情况。
(责任编辑: 福州粮批)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