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市场动态
  • 市场动态
  • 信息服务
  • 资产租赁
  • 供求信息
  • 产品信息
  • 粮食竟价

2024年27期粮情快讯

作者:郝剑 来源:榕粮网 时间:2024-09-29 浏览次数:348

· 福州粮情

九月份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时间:2024.9.30                                                                单位:元/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9-21)中等

2500

2500

持平

晚籼谷

  (19-21)中等

2600

2600

持平

早籼米

19-21)中等

3860

3860

持平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40

6040

持平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560

4560

持平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440

4440

持平

东北米

一级

4840

4840

持平

江苏粳米

一级

4240

4240

持平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800

2730

-2.5%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820

2750

-2.48%

玉米

中等

2560

2500

-2.34%

大豆

中等

6000

6100

-1.67%

豆粕

一级

3110

3150

1.29%

  籼糯米

一级

6440

6440

持平

麦皮

中粗

2020

2050

1.49%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000

8300

3.75%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400

8700

3.57%

                     来源: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市场动态

小麦价格一直掉,十月一也救不了?

因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偏弱,近期中储粮集团宣布继续增加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但目前小麦价格仍以回落为主,目前不少粮点反映农户对低价仍较为抵触,小麦上量欠佳,同时面粉厂压价收购态度又较为明确,因此在购销两难的情况下,很多粮点或贸易商只得选择暂时停摆,截至921日,小麦主产区制粉企业小麦收购均价一般在1.22-1.23/斤,同时随着各地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市场购销重点也逐步转移至玉米,那么后续小麦价格会跌至托市启动吗?小麦又何时才能迎来涨价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作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新粮上市 比价压力

新季玉米逐步上市,价格也持续回落,玉米目前仍在寻找阶段性底部价格的过程中。小麦市场整体也受累下行。一方面,随着新作开镰收割,基层陆续反映新季玉米减产或不及预期,因此市场对目前余粮偏多的小麦的后市看法也较为消极;另一方面,近期小麦、玉米价差扩大,饲用小麦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采购量多也偏低,因此现阶段小麦饲用流向受阻、市场收购主体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小麦涨价还是较为困难。

面粉滞销 谨慎收购

中秋备货虽对面粉市场有一定提振,但目前来看,整体购销氛围仍然不旺,节后需求转淡,面粉走货也略显缓慢,因此上周局部地区面粉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落,制粉企业开机率也多有降低,陆续有粉企甚至对今年剩下时间麦粉市场的行情看法都较为悲观,尤其是今年基层余粮同比偏多且饲企对小麦采购消极的情况下,目前很多制粉企业对小麦收购仍是压价为主。不过受库存成本支撑,库容、资金充足的贸易商目前仍较为挺价,尤其今年小麦质量良好,也给予了部分渠道库存持价的信心。

消费疲弱 进口减少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我国8月小麦进口量在40万吨,同比减少了约51%。其中,加拿大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小麦供应来源地。但1-8月小麦进口量总计在1038万吨,同比仍增加了近10%8月进口小麦数量锐减虽然算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也侧面反映了国内小麦市场供强需弱的情况仍在持续。此外近期地储轮换成交情况也并不理想,如北京市储备粮油竞价销售1920年产小麦2.24万吨,起拍价格2340/吨,全部成交,成交价格2370-2430/吨;山东莱州市地方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2年产小麦958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400/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震荡趋弱运行,目前小麦市场供应稳定,且面临秋收,尤其不少贸易商对小麦后市信心脆弱的情况下,小麦市场仍有一定腾仓压力,不过短期政策面或仍有一定利好消息释出,短期来看,面粉厂需求的确难有明显起色,不过小麦价格直接跌至托市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建议各位粮友根据当地行情,灵活调整库存体量,陆续顺价出货远好于苦等涨价。

来源:粮信网  作者:董力旗  仅供分享

全球饲粮市场一周展望:芝加哥玉米价格受到收获压力的制约

截至2024920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下跌,因为美国玉米收割进展顺利带来季节性压力,农户趁着近期玉米价格反弹积极出售陈粮。巴西2024/25年度玉米有望增产,也令玉米价格承压。不过国际原油坚挺上扬,美元走弱,限制价格下跌空间。

周五(92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玉米期约报收4.01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2.8%;美湾10月船期的2号黄玉米现货报价为每蒲4.6725美元,下跌2.4%;泛欧交易所11月玉米报收201.75欧元/吨,下跌1.8%;阿根廷玉米上河FOB报价为191美元/吨,下跌1.5%;巴西B3交易所玉米期货报每袋62.20雷亚尔,下跌0.9%

本周国际原油期货连续第二周上涨。全球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每桶74.49美元,比一周前上涨4.02%ICE的美元指数报收100.423点,比一周前下跌0.69%

美国玉米收获进度超过历史均值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915日,美国玉米收获进度为9%,一周前5%,去年同期8%,五年均值6%。玉米优良率为65%,一周前64%,去年同期51%

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2024/25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51.86亿蒲,是仅次于2023/24年度的历史次高产量。美国玉米单产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83.6/英亩,同比提高3.6%

美国玉米出口销售高于去年同期,但是中国采购完全停滞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至912日当周,美国2024/25年度玉米净销售量为85万吨,高于一周前的67万吨。2024/25年度迄今玉米销售总量达到1421万吨,同比提高21.2%,这主要受益于传统买家墨西哥和日本,相比之下,自2023年初以来,中国买家就没有大量购买过玉美国玉米。迄今美国对华玉米销售总量仅为13.4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64万吨。最近美国政府宣布将对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多次表示他如果再次入主白宫,将会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60%或更高关税。考虑到中美关系前景阴云密布,中国买家不太可能大量订购美国玉米。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美国玉米出口目标为5842万吨,同比增长25万吨或0.4%

从出口报价来看,918日,美湾玉米FOB报价为每吨207美元,比一周前上涨2美元;巴西玉米在帕拉纳瓜港口的报价204美元,上涨3美元;阿根廷玉米在上河报价为194美元,上涨3美元。920日,乌克兰玉米FOB价为每吨210美元,上涨4美元。

美国周度乙醇产量降至近三个月低点

美国能源信息署称,截至913日当周,乙醇日均产量小幅降至104.9万桶,低于一周前的108万桶,创下621日当周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仍然比去年同期高出7%。当周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用量为1.055亿蒲,相当于每天1510万蒲,刚好略高于实现2024/25年度美国农业部年度目标54.5亿蒲所需的日均消费量1490万蒲。

2024/25年度巴西玉米产量有望增长,但是出口预期下滑

在巴西,继2023/24年度因恶劣天气而减产后,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初步预计2024/25年度玉米产量将增长3.5%,达到1.20亿吨。二季玉米产量估计为9400万吨,同比增加4.2%。作为参考,美国农业部预期2024/25年度巴西玉米产量为1.27亿吨,同比提高4.1%

目前巴西正在播种首季玉米,截至915日,首季玉米播种进度为12%,低于去年同期15.0%。二季玉米将在明年大豆收获后播种。市场关注10月份能否及时出现降雨,因为大豆播种延迟可能影响二季作物(玉米和棉花)的播种。

尽管产量预计增长,但是CONAB预计下一年度巴西玉米出口量降至3400万吨,同比减少5.6%,可能因为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玉米进口需求可能放慢。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截至918日,阿根廷玉米种植进度为7.1%,同比提高2.2%。交易所预测预计2024/25年度玉米种植面积为630万公顷,低于上年的760万公顷,因为玉米叶蝉病肆虐令人心有余悸,大豆种植收益前景更有利。

中国玉米进口步伐放慢

海关数据显示,20248月中国玉米进口量为430,000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4%;今年头8个月的玉米进口总量为125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5.7%。由于中国玉米连续丰产,大量进口玉米可能损害农户利益。美国农业部本月预计2024/25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100万吨,较上月调低200万吨,较上年减少250万吨或10.6%

不过中国其他饲粮进口大幅增加。8月中国的高粱进口量为600,000吨,同比增长15.5%;今年头8个月的进口总量为581万吨,同比增长82.5%8月大麦进口量为115万吨,同比增长200%;今年头8个月大麦进口1087万吨,同比增长75.4%

2024/25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供应可能减半

乌克兰谷物委员会(UAC)表示,由于恶劣天气导致玉米减产,2024/25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供应可能大幅降至1500万至1700万吨,远低于2023/24年度的3000万吨。乌克兰农业部预计出口量为2200万吨。UAC预计今年乌克兰玉米收成为2100-2200万吨,低于乌克兰农业部预测的2500万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将2024/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估下调200万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本月将2024/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下调200万吨至12.24亿吨,主要因为欧盟玉米产量调低160万吨至5980万吨。调低后的产量比上年减少300万吨。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调低170万吨至2.755亿吨,同比减少2.1%

IGC预计2024/25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800万吨,与上月预估持平,比上年的2300万吨减少21.7%

来源: 博易大师  仅供分享

2024年第38周国内稻谷市场行情综述

周内,稻谷价格持续稳中偏弱走势。进入9月下旬,南北方稻谷产区新稻陆续收获上市,供应宽松局面加剧,由于稻米市场下游备货情绪低迷,市场主体采购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南方籼稻产区,中稻上量增加,烘干厂积极收粮,加工企业多选择出米较好的择优收购用于加工,现货价格持续走弱,市场普遍预期后期会启动政策性收储。目前一季稻多处于乳熟至成熟期,双季晚稻多处于拔节至抽穗期,东北霜降及南方台风对新稻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预计国庆节后,新稻集中上量增加,市场将面临供应宽松与需求乏力的双重压力,价格波动幅度或加大。

来源: 中华粮网  仅供分享

新豆收售价格双双下行 供需双方均观望

据博朗咨询跟踪统计,截至925日,黑龙江和内蒙古多地新豆开始上市,多为早熟品种或生长期较短的品种,蛋白含量在35%42%之间,水分含量9%12.5%。鹤岗及七台河部分区域新豆水分较高,批量收获在“十一”之后。

天气预报显示,东北产区局地月内仍有降雨,令中晚熟品种大豆收获推迟利于早熟大豆消耗。但目前早收豆源低蛋白占比略高,而食用市场对蛋白要求不改,致走货速度平缓。在缺少利好消息提振的情况下,新豆收售价格双双下行,供需双方观望心态较浓。

截至925日,天津港口部分经销商美湾豆净粮袋装售价42604270/吨,周环比下调130140/吨;安徽芜湖地区美湾豆净粮袋装售价4400/吨,周环比下调20/吨。尽管近期美盘大豆期价连续上涨,对现货市场有所支撑,且各级经销商库存压力不大,但近期成交依然缓慢,毕竟东北新豆收售价格较低,吸引终端采购目光。目前,美湾豆价仍高于东北普通品质新豆价格,后续或仍有下调空间。

黑龙江各口岸经销商俄豆库存处于尾声,黑河对岸的阿穆尔州和绥芬河对岸的滨海边疆区新豆收割时间与黑龙江相似,新季俄豆预计10月中旬到货。但东北新豆价格较低或影响俄豆经销商收购积极性。江苏北部单一品种“大白皮”于9月下旬零星收获,因生长期气温较高,蛋白含量良好。而播种推迟的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新季大豆预计在“十一”后收获,早熟品种需关注蛋白和水分等指标。

提醒市场主体关注东北产区新季大豆批量上市后蛋白等品质能否改善,后续市场优质优价现象或更明显,高于40%的蛋白之间价差拉大。中长期行情须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引导。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仅供分享

油厂胀库压力仍存近期豆粕或区间震荡

本周美国大豆出口报价小幅下跌,我国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也跟随下降。监测显示,923日,美国大豆10月船期CNF报价470美元/吨,CNF升贴水报价较CBOT11月合约高268美分/蒲式耳,合到港完税价3786/吨(3%进口关税、9%增值税,下同),周环比下降8/吨,月环比上升144/吨,同比下降950/吨。

油厂现货大豆压榨依然有利润

9月份以来,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回升,本周现货大豆压榨依然有利润。监测显示,923日,10月船期美国大豆对大商所2501合约压榨利润-37/吨(3%进口关税,加工费用100/吨),周环比回升64/吨;按照11月山东省销售的豆粕、豆油基差报价计算,对山东地区现货压榨利润30/吨,周环比回升60/吨。

主要油厂大豆库存略降,豆粕库存上升

监测显示,920日,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757万吨,周环比略降1万吨,月环比下降37万吨,同比上升272万吨,较过去三年均值高224万吨。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149万吨,周环比上升11万吨,月环比下降4万吨,同比上升72万吨,较过去三年均值高83万吨。目前油厂库存豆粕多已售出,9-10月豆粕订单占主流,但下游多随用随提,油厂豆粕胀库压力依然较大,近期催促下游提货的现象较多。因进口大豆预期减少,10-11月国内大豆、豆粕库存压力有望缓解,油厂多看好后续豆粕价格。整体来看,预计9月下旬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3100/吨附近区间震荡,10月份随着豆粕库存明显下降,价格可能出现新一轮反弹。

预计10月份国内大豆供给较去年宽松

船期监测显示,近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减少,预计9-11月大豆月均到港量在750万吨左右。据了解,预计9月份国内油厂大豆压榨量约900万吨,10月份约750万吨,预计10月底油厂大豆库存将下降至600万吨左右,明显高于202310月底的432万吨,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供给将较去年宽松。关注后续进口大豆实际到港和油厂开机情况。

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仅供分享

国庆来临 油脂延续上涨

中秋节后国内油脂迎来开门红,三大油脂全线上涨,其中菜籽油更是创逾一年新高至9272点。本轮油脂价格大幅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外围利好消息带动,资金情绪拉涨以及节后市场消化美联储降息50个基准点。同时产地棕榈油出口好转,产量下降,棕榈油接棒领涨其他油脂。那么下周即将进入国庆假期补货周期,油脂能否延续上涨?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920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045/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8150/吨。天津地区约7980/吨、日照地区约7920/吨、张家港地区约8100/吨、东莞地区约8180/吨、防城港地区约8000/吨左右。

美豆供给压力仍在

本周CBOT大豆期货合约上涨0.6%。美豆新作已进入收割期,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作物进展周报显示,美国大豆收获完成6%,高于去年同期的4%,也高于五年均值3%。大豆优良率有所降低。虽然巴西天气干旱,播种进度放缓,但是分析师称,预计10月份,降雨将及时出现,作物种植压力将缓解,美豆期价应声回落。后期关注美豆收割、巴西季风降水,以及后续美豆对巴西大豆出口性价比变化。

棕榈油利空转多

本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上涨4.58%,结束了两周的下跌,即便有上周印度提高进口植物园关税以及印尼推出新的出口费机制,有效降低了出口费成本等利空消息。目前市场对棕榈油看涨情绪高涨。一方面,根据最新的船运机构ITSAmSpec数据显示,91-20日较上月同期出口分别增加了10.08%6.83%,同时本周五知名行业分析师多拉布.米斯特里表示,从现在到明年6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交易价格可能在每吨3,7004,500令吉之间,因为预计在春节和斋月期间的棕榈油需求旺盛,同样鼓舞了市场的士气。另一方面,印尼棕榈油协会官员周四表示,由于印尼提高生物柴油掺混率导致国内消费提高,加上产量略有降低,今年印尼的棕榈油出口量将会下降,短期内产地棕榈油行情或延续偏强运行。

油脂现货基差平稳为主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多以平稳为主,局部地区小幅回落。因盘面大幅走高,现货市场需求更加谨慎。其中豆油基差多以小幅走跌为主,因部分厂商催提,贸易商不断降基差刺激成交,其中山东地区一豆基差最低已放至01+30~40之间。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1+260~280之间,基差坚挺,市场货源供给偏紧、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1+60~80,基差回落4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1+120~160,基差稳定。华东地区主流01+190、华南地区主流在09+200~350不等,基差小幅回落。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与上周相比涨跌互现,近月到船少,叠加本周有洗船现象,市场供给趋紧,厂商挺价心理加强,但因其价格大幅走高,制约其成交。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1+220~250、华东地区基差在01+22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220,基差稳中小幅上涨。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期价大幅上涨,盘中最高涨至9272点,现货市场成交一般,仍以刚需为主,市场密切关注中加关系走向。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200~21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1+50 华南地区01-150。由于菜籽油价格高位,菜豆、菜棕价差较高,不利于自身的成交。当前市场消费情况,下游需要选择更加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来替代。中加贸易商摩擦发生以来,国产菜籽、菜籽油上涨幅度较小,与终端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油脂行情或延续偏强震荡。外围方面,南北巴西产地迎来降雨,随着美豆收割进度的加快,供给压力也随之而来,因此关注美豆能否守住1000美分大关。产地棕榈油行情或延续偏强格局,关注产地产量以及库存变化。国内市场,即将迎来国庆假期,市场仍有刚需,利于豆油成交。棕榈油随着气温下降,价格高位,需求或将萎缩,市场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另外国庆假期油厂也有停机检修安排,豆油累库进度或放慢,支撑其豆油价格或难有大跌。资金市的背景下,建议回调可适当补充刚需库存,油脂期价大区间波动,掌握好采购节奏。

来源:粮信网  作者:尹秀颖  仅供分享

政策动态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强调坚决打好三秋农业生产这场硬仗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本网讯 92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细秋收秋种各项任务,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打好“三秋”农业生产这场硬仗,确保秋粮丰收到手,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夯实明年夏季粮油生产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会议指出,“三秋”生产既是今年粮食生产的收官战,又是来年夺丰收的第一季,必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好。今年秋粮面积继续增加,当前在田作物长势较好,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有良好基础,但也面临农业灾害威胁等困难挑战,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认识抓好今年“三秋”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周密谋划、扎实有力抓好秋管秋收,不误农时推进秋播冬管,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丰收到手,冬小麦、冬油菜种足种好,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会议强调,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精心抓好秋粮后期田管,持续落实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努力增加粒重、提高产量。要全力抓好秋粮收获,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展,发挥好农机主力军作用,强化机具组织调度,协调保障运输畅通,持续抓好机收减损。要千方百计稳定冬小麦生产,稳定播种面积,抓好政策落实和宣传引导,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保障小麦安全越冬。要大力开发冬闲田,多措并举巩固冬油菜扩种成果,进一步提升油料产能和自给率。 

会议要求,要紧盯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统筹做好“三秋”农业生产重点工作。要抓紧推进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灾后生产恢复,开展农田疏浚清淤、病虫防治、水产补苗、灾损设施修复等工作。要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对牛羊养殖等支持力度,把纾困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要落实好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切实抓好秋粮大豆收购收储,完善大豆加工奖补政策,加强产销衔接,千方百计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大力推动渔船、农机等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主持会议,国家首席兽医师(官)陶怀颖、总农艺师潘文博出席。内蒙古、山东、湖北、海南、陕西、河北6省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仅供分享

综合信息

长势良好保障到位秋粮主产区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除双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粮作物进入成熟收获期。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在河南,“三秋”工作(秋收、秋耕、秋种)已全面启动。截至924日,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5477万亩,秋收进度达46.8%。从农作物种类来看,全省已收获玉米2867万亩、水稻520万亩、花生970万亩。

在安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阶段。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秋收秋种工作方案和不利天气应急预案,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应急服务队,抓住有利天气窗口适时收割。

在四川,随着秋粮收获结束,各地晚秋生产陆续启动。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面积1100万亩,其中再生稻蓄留面积560万亩、秋洋芋250万亩以上。

“今年秋粮播种以来,天气条件较为有利,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农业灾害虽局部重,但整体较轻,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介绍。

今年,农业农村部大力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广合理增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带动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亩穗数普遍增加。

在财政支持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在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安排20.4亿元支持秋粮“一喷多促”,促进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下一步,重点是组织抢收抢烘,确保颗粒归仓。”吕修涛说。

为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夯实明年夏季粮油生产基础。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部署“三秋”生产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精心抓好秋粮后期田管,持续落实稳产增产关键措施,努力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抓好秋粮收获,要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展,发挥好农机主力军作用,强化机具组织调度,协调保障运输畅通,持续抓好机收减损。”该负责人表示,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冬小麦生产,稳定播种面积,抓好政策落实和宣传引导,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保障小麦安全越冬。

来源: 人民网  仅供分享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1.3万亿斤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9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 乡村振兴开启崭新篇章——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八”,细数我国“三农”领域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懈奋斗,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关键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连续多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粮食稳产保供不断加强,“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仅200多公斤。20世纪50~70年代,粮食生产得到一定发展,1978年突破6000亿斤。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税彻底取消,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开始建立,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激发,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2012年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具体而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连续多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国农业发展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任务和目标上成就卓著。同时,我国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贫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比2012年提高8.7个百分点。科技助力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69公斤/亩提高到2023年的390公斤/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殷浩栋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得益于三方面:首先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了种粮积极性。

其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和利用,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此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研发推广高产品种和栽培技术,促进了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积极研发各类型农机装备,强化了科技装备支撑能力。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化

报告指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化,生产生活更加便捷。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电力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20世纪50~70年代,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上不断加力,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农村充电基础设施,以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赋能,点亮农村居民幸福生活。

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越来越畅通,往村覆盖、向户延伸,2023年末全国74.5%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便捷性和舒适性。

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近十年来农村充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截至2023年末,全国已有10.2%的村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

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国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市场渠道、物流体系、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逐渐缩小。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方面,杨建国认为,数字乡村的核心是信息化与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通过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农民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帮助农民优化灌溉、施肥和作物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量。这种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使农业逐渐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推动市场渠道的拓展方面,杨建国表示,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民的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以前农产品主要依赖于传统批发市场,现在通过互联网,农民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销售。这不仅拓展了市场,还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在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方面,农村快递物流体系的完善让农产品能够更快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解决了过去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杨建国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畅通,意味着更多的村庄和家庭能够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利。这大大缩短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市场距离,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也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生产领域,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杨建国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农业技术、天气预报、市场行情等信息,还可以方便地在线学习、社交和娱乐。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也让农村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城市商品,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推动乡村振兴与人口回流方面,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了乡村振兴,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还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杨建国举例说,很多年轻人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广农产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转变了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仅供分享

 

全国耕地面积三连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自然资源部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安全线。按照中央决策,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被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目的只有一个,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能,为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耕地保护,必须实施有力有效的措施。在稳住总量方面,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坚持耕地保护优先,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有关部门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用地依据,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广节地技术、模式等,防止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同样关键。坚持“以补定占”,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一系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保护耕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沃的良田孕育丰收的希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令人瞩目。这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更关系到农民利益。今年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为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提供资金保障。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确保建设质量,严把选项、招标、建材、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质量关,保证建一亩成一亩。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各地还积极盘活存量,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为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有力支撑。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更有赖于“长牙齿”的硬措施。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连续6年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向各省级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督促整改,约谈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市县政府负责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同时,在违法用地整改处置到位前,“冻结”当地相应的储备补充耕地指标。整合监管力量,严格执法督查,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径“零容忍”,通过严肃问责以儆效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来源: 人民网  仅供分享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场活动在邵武市举行

沃野流金时,丰收欢歌起。922日,正值农历秋分,福建省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邵武市和平镇举行。省委副书记罗东川出席。

今年丰收节系列活动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全省各地举办庆丰收活动。各地立足农时农事区域特色,创新推出一批群众参与性高的趣味赛事、联欢活动,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摄影书法展览、农耕文化体验、农民体育赛事、美食品鉴、水果采摘等活动,充分展现党在三农领域的辉煌成就,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激发农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主会场活动以丰收、喜悦、喜庆为主格调,充分体现八闽大地共庆丰收,欢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丰收大鼓拉开整场丰收节的序幕,广大农民载歌载舞、共庆丰收,展现邵武傩舞、威风锣鼓、腰鼓、钱棍、畲舞、泉州蟳埔簪花围等福建乡村特色文化和幸福生活年年好的丰收场景。

活动现场同步开展福农优品展示展销、我为家乡农产品打卡、农业普法宣传等活动,通过主流媒体直播和融媒体、自媒体宣传,生动展现我省乡村振兴新画卷、农民精神新风貌。

来源: 中国网  仅供分享

粮食安全保障法中政策性收储与粮食库存量执行的适用条件分析

202312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61日起施行。该法首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作出全面系统规定,蕴含鲜明的本土性、协同性和发展性。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五章以专章形式对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若干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为我国粮食流通安全提供了充分的法治保障。其中第38条、第39条系现行粮食市场调控制度体系下从微观层面对粮食生产者、特定粮食经营者的利益保护之规定,各自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制度内涵。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必要对两项条文的制度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一、第38条、第39条的若干要素

将粮食安全保障法第38条、第39条的条文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可知,第38条、第39条侧重于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利益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制度内涵。由此可以认为,在我国现行的粮食市场调控制度体系中,第38条、第39条适用于一般情况下对粮食市场的普遍调控和对特定粮食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保护。

首先,在权力主体上,第38条是对国务院的授权规定,第39条则是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规定。其次,在适用对象上,第38条规定的政策性收储措施以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为限;第39条规定的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的义务主体限于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规模以上经营者。再次,在具体调控措施上,第38条规定了国务院有权采取的政策性收储这一调控措施,第39条则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要求前述粮食经营者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

除了前述权力主体、适用对象及具体调控措施外,还应当对这两项条文各自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从第38条、第39条的条文内容中不难看出,第38条规定的适用条件为“必要时”以及“根据粮食安全形势和财政状况”,第39条则为“特定情况”,两项条文关于适用条件均采用了较为抽象的表述,由此得以将更丰富的内涵以及对更多方利益的保护蕴含其中,进而更好地实现国务院以及省一级人民政府对粮食市场的一般性调控。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法治保障工作,有必要结合第38条、第39 条各自的立法目的,进一步剖析这两项条文之适用条件的具体内涵。

二、第38条、第39条之立法目的探析

基于前述对两项条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立法目的上,第38条、第39条分别侧重于粮食生产者和粮食经营者,以保护其粮食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及其合法利益为主要落脚点。一言蔽之,第38条、第39条所保护的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等主体之利益,从微观层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为更好地分析第38条、第39条适用条件的具体内涵,有必要对这两项条文的立法目的作进一步探析。

第一,第38条已在条文中明确指出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由此可见,“保障市场供应”是该条规定的首要目的,而“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作为该条规定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还服务于前者,并且在生产领域对“保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理由在于,以种粮农民为主的粮食生产者群体肩负粮食生产安全之重任,生产环节的粮食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粮食流通环节及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转。第38条以“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作为主要立法目的,在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促进粮食生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法治理念的同时,“粮食生产者”这一表述也能将种粮农民以外的其他粮食生产者纳入其中,保护其合法利益。

第二,第39条的立法目的则在于更好地发挥粮食库存“蓄水池”作用,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一项关于粮食库存量的制度安排。这项制度安排是通过赋予粮食收购、加工、销售规模以上经营者特定义务的方式加以运行的。具体而言,“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在该条中被规定为上述规模以上企业所应履行的一项义务,表面上看,这虽然是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一项行政干预,但实质上同样也是对企业合法利益的一种深层次保护。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计,对民生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的异常变动都可能对粮食企业利益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而粮食库存量制度恰恰能确保粮食供给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因此,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实际上也使其具备了未来应对粮食市场异常变动、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保护了其免受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带来的利益损失。

三、第38条之“必要时”与第39条之“特定情况”的具体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第38条、第39条适用条件即“必要时”与“特定情况”之具体内涵,可以从时间维度、考量要素以及考量尺度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时间维度:兼具事前与事后调控

38条、第39条所规定的调控措施,在适用时同样应当能够兼顾事前调控和事后调控。理由在于:首先,这种方案符合现行立法关于粮食市场调控制度的体系安排;第38条、第39条是针对国务院和省一级人民政府的授权规定,行政层级较高、管辖范围较广,应当允许其在更广的时间跨度上介入干预;尽管粮食安全保障法作为行政法律,应以“控权”“平衡”为导向,但“赋权”是控权的基础,同时也是控权的手段,微观层面上对更高层级行政主体授予更大权力并不会与宏观层面上针对作为整体的行政机关的现代行政法控权理论产生矛盾;更有利于实现其保护粮食生产者以及特定粮食经营者合法利益的立法目的。

其次,这种方案也能够更好地反映第38条、第39条丰富的制度内涵。具体而言,第38条在条文中明确了实行政策性收储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第39条关于粮食库存量的制度安排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粮食库存“蓄水池”作用、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前述立法目的决定了第38条、第39条应当兼具事前调控与事后调控的功能,从而在实践中发挥相应作用。

(二)考量要素:不局限于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

在考量要素上,第38条、第39条应当在包括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这两项关键要素的同时,将那些可能对这两项要素产生影响的其他诸要素也纳入决定是否采取特定调控措施时的考量范围。粮食供求关系以及受其影响的粮食价格的确是影响粮食市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决定了这两项要素本身同样受到其他诸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调控粮食市场及粮食流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必要将这些其他要素纳入第38条、第39条的考量范围,为国务院、省一级人民政府从更宏观的视角调控粮食市场提供法律依据。此外,第38条关于“根据粮食安全形势和财政状况”的表述也能够反映将考量范围进行扩张的这一倾向。

有学者曾对影响粮食供求关系和粮食价格的因素进行过研究,在此可以作为参考:其中,直接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国内粮食产量与库存、粮食贸易结构以及人口总量、结构与收入水平;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限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化肥等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以及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逆差等因素也间接影响着粮食供求关系。此外,“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亦应作为考量要素之一。

(三)考量尺度:从“盖然性”到“或然性”

确定第38条、第39条适用条件之具体内涵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对国务院、省一级人民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普遍调控设置一种介入的尺度。笔者认为,在此问题上,可以借助 “或然性”的程度标准加以确定。一般认为,“或然性”是一种与“盖然性”相对、在程度要求上明显低于后者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后者应当满足特定事实为真或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前者则不受这一门槛的限制。

38条、第39条的立法目的侧重微观层面对粮食生产者和特定粮食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保护,这种保护牵涉到可能的粮食市场异常等情势;这种保护导向的行政干预,在对情势的考量上可以不受“盖然性”的限制而只采用一种“或然性”的标准。换言之,只要在有初步证据表明未来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可能显著变化,或者有初步证据表明前述提到影响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各项因素存在异常进而可能导致显著变化时,国务院、省一级人民政府便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预防。况且,第38条、第39条系针对国务院和省一级人民政府的授权规定,这两级政府在粮食安全保障上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更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保障有着重要意义,这同样也可以成为这两项条文适用“或然性”标准的依据。当然,后续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相关主体适用这两项条文前经过充分论证和审慎考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对全面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中,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五章对粮食流通领域进行了专章规定,明确了各级行政主体权力以及粮食经营者的相关权利义务。这不仅有利于为粮食流通安全提供法治保障,而且对维护国家整体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具言之,粮食流通环节上承粮食生产环节,决定了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否顺利进入市场;下接粮食加工环节和粮食市场,影响着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粮食的正常流通对我国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的顺利运行也十分关键。

具体到我国现行的粮食市场调控制度体系,应当明确粮食安全保障法第38条、第39条从微观层面保护粮食生产者和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规模以上经营者合法利益的立法目的。其中,第38条之“必要时”和第39条之“特定情况”分别是对国务院实行政策性收储、省一级人民政府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的适用条件,其具体内涵较为丰富:第一,在时间维度上,第38条、第39条应兼具事前调控和事后调控;第二,在考量要素上,适用两项条文之考量范围在包含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同时,还应参考产量、贸易结构、人口总量、收入水平等其他要素;第三,在考量尺度上,应对两项条文的适用采用“或然性”标准即有初步证据证明即可,但后续仍应出台配套措施以防止相关主体的权力滥用和过度干预。

来源: 中国粮食经济  仅供分享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时间:2024.9.30                                                                                                                            单位:元/

品种

等级

平均价

早籼谷

19-21)中等

2500

晚籼谷

19-21)中等

2600

早籼米

19-21)中等

38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40

晚籼米(安徽)

一级

4560

浦城晚籼米

一级

4440

东北米

一级

4840

江苏粳米

一级

424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7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750

玉米

中等

2500

大豆

中等

6100

豆粕

一级

3150

  籼糯米

一级

6440

麦皮

中粗

2050

大豆色拉油(散装)

一级

8300

大豆色拉油20L

一级

8700

 

                      27

            2024930

                  9033

20195月份开始,每旬一期的粮情快讯内容均可在榕粮网粮情快讯栏目中查阅http://www.fzgrain.com/,但每月最后一期还将以纸质形式发行。)

(责任编辑: 郝剑)